如今,年輕人比長者更容易習慣界面的新功能。 例如,這裡有一些正常的屏幕鎖定界面。 並且有很多用於即時訪問的小部件。
年輕人很快將學習如何通過單擊,滑動或滑動來訪問這些功能。 但是,我發現老年人對此有一些問題。 我注意到我父親曾經點擊相機圖標,發現它不起作用。
然後,他嘗試解鎖屏幕,再執行一步以找到相機功能。 碰巧他的手機支持在屏幕鎖定上滑動以打開相機,而不是簡單的點擊。 但是他沒有為突然擴大的圓圈找到太多幫助,這意味著它的用戶需要滑動才能打開。
效率UI使用戶能夠以最少的工作量執行操作。 如果意圖是明確的,用戶界面會在第一時間提供預期的結果,這樣用戶就不必重複操作 (也許有變化) 來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。 響應性用戶界面會給出清晰、即時的反饋,表明該操作正在發生,並且是成功的還是不成功的。
我發現主要問題不是效率,而是響應能力,因為當我們無法打開它時,我們不會收到任何明確的指示或幫助。 而且由於放置在屏幕上時打開應該很直觀,因此人們傾向於認為圖標沒有響應是否存在問題。 由於老年用戶有時不相信或理解為大多數人設計的直觀說明,因此他們更有可能忽略更有效的訪問方式並依賴舊方法。
我的想法是,界面應該認真考慮響應能力,尤其是當用戶無法理解某些功能時,應該提供更多的說明。 參考書目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