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來源: 智能製造網)
最近一段時間,隨著人們的生活逐漸恢復正常,企業有序地恢復生產和工作,有關停車位智能化改造的新聞經常見諸報端。 如2月,福建莆田市政府批復了一個智能停車場項目,配套建設改造4個城市智能停車場,總投資2.5億個; 同時,3月份以來,廣漢市、四川省還分批對市區約4000個路面臨時停車位進行了智能化改造; 而兩天前,廣東冠城也表示將對3000多個停車位進行智能化改造,未來實現無人管理、在線收費等智能化停車管理。
那麼,為什麼這麼多城市都在進行或青睞停車位的智能化改造呢? 智能停車場將給城市帶來什麼? 今天,讓我們走進 「智能停車」 吧! 顧名思義,「智能停車」 就是使停車過程和服務智能化。 通過運用各種智能技術,對停車場或停車位進行智能化改造,最大限度地利用停車位資源、利潤轉化和服務提供。 近年來,「智能停車」 逐漸成為風口。 究其原因,是受現實因素影響,據統計,截至去年上半年,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.4億輛,且數量仍在快速增加。 每年有2000萬多輛新登記的車輛和近3000萬名新持證的司機。 如果將這些數字轉化為視覺圖像,我們經常會在社區,單位和購物中心的門口看到人滿為患和擁擠。 也就是說,當前的汽車發展正在帶來 「停車」 的問題。 現階段,一方面,我國停車場的基礎設施較為老舊,早已無法滿足迅速增長的汽車數量和停車需求; 另一方面,依靠手工管理的傳統形式也已經落後,在服務和效率方面存在許多弊端。 在這種情況下,無論是滿足汽車市場的發展,還是提升城市管理,都需要對原有停車場進行有效的升級改造。 得益於智能化技術的飛速發展,智能化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方向和趨勢。
那麼目前,我國停車場智能化改造是如何進行的呢? 在多大程度上進行了,基於各地的實際改造成果,我國 「智能停車」 改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: 一是智能道閘、智能車位鎖等。 這些都是比較低級的智能化改造,只是對停車場原有的一些硬件設施進行了升級,比如在閘機上增加車牌識別能力,實現快速出行; 在車位上增加智能鎖,共享車位或容納更多車輛。
二是停車或車位管理軟件。 這種方式就是將停車管理從真實端移至網絡端,通過手機app軟件實現車主快速尋找車位、方便車輛停放,從而減少停車場管理人員數量,提高停車效率和服務,降低成本。 三是停車機器人和立體停車設備。 引進機器人已經是比較先進的智能化改造。 機器人可以獨立停車取車,獨立巡視管理,既方便了管理人員,也方便了車主,使雙方無需參與停車過程。
四是停車場智能化改造方案。 如果說以上三個改造只是讓停車場的一部分智能化,那麼這個改造就是把以前的技術整合起來,實現停車場的綜合智能化。 目前,這種轉型在國內並不多,但卻是未來的主要方向,現階段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,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迅速崛起,停車場的智能化改造迫在眉睫,刻不容緩。 發展 「智慧停車」 不僅是解決交通問題、改善人們出行的重要環節,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必要環節。 未來發展前景可期。 但目前,徹底實現 「智慧停車」 仍面臨技術、資金、局部協調等問題。
從技術上可以發現,機器人、信息軟件、物聯網、人臉識別等必須高度成熟,才能保證轉型的成功和普及; 在資金上,這個轉型作為民生工程,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,僅靠企業很難實現。 此外,在部門協調方面,物業部門和保安企業是停車場智能化改造的重要參與者,相互了解、實現深度合作也很重要; 而在實際改造過程中,他們經常面臨基層工作人員的不合作或拒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