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色社區車牌識別系統也將文化建設貫穿於創城工作之中。 同時改善艱苦的環境。 自今年創城工作開展以來,社區以文化建設為抓手,不時提升居民文化素質,助推創城工作。 定期組織社區居民學習,利用服務窗口、LED顯示屏製作各類創城宣傳頁,及時宣傳精神文明建設動態、法律和科普知識; 健身室、設立了養老服務中心、閱覽室,為社區居民提供娛樂場所; 發動黨員志願者,帶動居民組建秧歌隊、合唱隊、舞蹈隊等文化隊伍,以文化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。 建造2013年。 社區建成後,綠地社區隸屬於晉源區怡景街道辦。 由於管理規範不到位,小區周邊環境經常被居民投訴。
自今年城建工作啟動以來,綠地社區聯合物業公司不僅從改善小區硬環境入手,還把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城建工作的抓手。 「軟硬結合」,使社區文明建設成為常態。 東區幼兒園的張主任對小區周邊的道路擁堵感受頗深。 幼兒園門前的停車場是一片荒蕪的土堆,堆滿了各種建築垃圾。 每次颳風,幼兒園裡的灰塵嚴重影響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。
每次上下學,幼兒園都被道路兩旁亂停亂放的機動車堵得水洩不通,孩子們的安全沒有保障。 現在已建成停車場,環境衛生得到改善,道路通暢,可按時開展戶外活動。 且不說孩子有多幸福,綠地社區有26棟居民樓和5個生活區。 家庭總數為4844戶。 規劃的停車位遠遠不能滿足小區居民的停車需求。 翠芬街兩側有私搭亂放車輛,不僅影響了周邊居民的正常出行,也影響了環境的美觀。
怡景街道辦在綠地四期以南選擇33畝土地,提高周邊居民生活質量。 車牌識別系統建成了公益性臨時停車場。 僅用3天時間,清理土方23000立方米、垃圾4000立方米、臨時廠房1000平方米,完成拆除工作,新建停車位529個,解決了周邊居民停車難問題。 同時,社區工作人員、黨員幹部和志願者還帶頭做文明交通指揮員,向機動車駕駛人宣傳文明出行知識,勸導不文明交通行為,確保小區周邊交通有序運行。 目前小區周邊還安裝了紅綠燈和智能交通識別系統。
綠地小區聯合物業公司對小區綠化和街道路面進行修復,改善小區周邊環境。 讓私人建築無處遁形,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收集。 同時,社區還積極開展翠芬街道誠信街建設,對沿街商鋪進行宣傳教育,配合執法部門重點治理經營戶占道經營,擺攤設點,堆放垃圾,從而改善街道衛生、道路暢通、街道風景優美,真正做到路還於民、綠還於民、靜還於民。